震旦,印度對中國的一種稱呼,音譯自梵文的“Ci^na”,又譯作真丹、旃丹、指難等。
梵文Cina在印度出現后,向西方傳播,經由中亞到歐洲, 進入英語,逐步演變為今天英語中的“China”。羅馬傳教士衛匡國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國的“秦”的譯音。在China一詞出現前,歐洲對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來自Cina的讀音,只是根據不同的語言稍有差異。梵文Cina向東方傳播,進入中國和日本,譯音為“脂那”、“震旦”等。梵文Cina進入古代中國后,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譯為“震旦”,但Cina(震旦)是外國人(最初是印度人)對古代中國的稱呼,中國人一般不這樣使用。
中國古代的名稱有很多,其中之一是震旦。然而,震旦并不是中國的正式名稱,它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使用過的一個名字。
據推測,震旦一詞可能來源于古印度語,意為日出之地或東方。在古代,中國位于西方國家來看,確實是在東方地區,因此有些外國人可能使用了震旦來稱呼中國。
中國的正式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,或簡稱為中國。震旦只是一個歷史上外國對中國的名稱,如今已經不再使用。
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時期被稱為震旦,這個名稱指的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之間的一個時期,也被稱為東漢至三國時期。這個名稱來源于《后漢書》中的一段描寫,其中提到了震旦這個詞。
根據《后漢書》,震旦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地理學家酈道元的著作《酈道元傳》中,用于形容距離中國東南海岸最近的一個島國。后來,震旦被用來指代東南亞地區的各個島嶼和海域。
在中國古代歷史中,特別是在海上貿易和海洋探險時代,中國商人和航海家經常前往東南亞一帶進行貿易活動和探索,因此將整個地區統稱為震旦。這個名稱一直流傳至今,用來指代中國古代對東南亞地區的稱呼。
需要注意的是,現代地理學中并沒有將整個東南亞地區稱為震旦,而是根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名稱進行劃分。震旦在現代已不再被使用,通常只用于指代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時期。
Copyright ? 2015~2023 大連深海科技有限公司
遼ICP備15013104號-2
遼公網安備:21020202000395號
地址:大連市中山區港灣街20號名仕財富大廈B1116室 EMAIL:[email protected]
ICP經營許可證:遼B2-20200009 人力資源證: 210281220841
Powered by PHPYun.